导入数据...
 
活跃学术氛围,激励创新思维
时间:2017-01-09 16:17:3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查看:1049

  2017年1月6日上午9:30时,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在学校办公楼203会议室成功召开了一场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工学院李基书记、肖素光副院长和机电系主任万星教授出席了此次交流会。此次会议由现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杨云龙、青柯和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钱玲和川师大工学院在读研究生吴捷萍、王博、万甜、王艺睿、田洪福和曹义忠和13级保研学生黄张翔、肖瑶进行学术交流。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生学习方法和研究课题方向等。

  大会开始由万星教授致开场词,他介绍了与会领导和研究生,对回母校做学术交流的同学以高度的赞扬,并宣布交流开始。李基书记和肖素光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们表示工学院非常欢迎外校研究生回母校做学术交流,衷心的祝福此次的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并指出只有通过大家的密切交流与探讨才能实现资源互补,才能取得共同进步,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希望与会研究生能加大交流的次数以此来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和出高质量成果。

 

  伴随领导与老师的热切希望与谆谆教诲,本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大会进入了高潮,首先是由杨云龙同学代表外校研究生上场为参会研究生讲述了他在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与下一步准备所做方向。他为我们形象的展示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功能组成,从电池容量测量的卡尔曼算法到新型材料石墨烯的分解与晶体硼的掺杂技术。并表示他下一步工作将从系统大方向转移到材料技术的小方向,因为他发现做科研方向太大是很难出成果,只有针对现有的关键难题做功夫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在杨云龙同学讲述完毕之后,参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针对他所讲述询问了很多问题,如:卡尔曼算法在电池测量上的具体应用、他研究的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桩上的区别以及对充电策略与充电效率的影响等等。在此,大家了解到了现在外校所研究和自身研究存在的差异情况、研究方法的不同点以及未来需要怎么去搞好自己的科研成果等。

 

  随着讨论的结束,此次交流会进入尾声,机电系主任万星教授为此次交流会作了总结发言,他谈到如杨云龙同学这样的讲述在研究生读书期间是非常必要的,在分享自己所做的科研成果的同时,集思广益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对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实践表明,该学术交流模式对活跃学术科研氛围、激励创新思维是有效的。他讲到工学院机电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向着“走出去,引进来”模式转变,在这个模式转变的前期已经有研二学生万甜、王艺睿、任杰三人被送往四川省电科院由电科院老师带领攻关项目难题,他们在校外期间在学到了项目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当前研究生质量下滑趋势的背景下,机电系的培养模式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优劣互补,对研究生培养脚踏实地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导师的理论知识与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机电系不光是准备将学生“送出去”,还准备做到“引进来”,准备特聘许多校外有实力的导师对在校研究生进行指导,同时加大适应科学研究的研究室建设,加大引进各研究方向的领军人才的力度,提高自身硬件软件实力,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更多的横向大课题等;引进外校的师资进行校级合作;也可以将其他学校优秀的研究生引进来一起攻关科研项目,最终实现资源的互补。机电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大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的改革将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2016级研究生曹义忠供稿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