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我院举行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初稿论证会
时间:2025-01-23 13:12:29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查看:243

  2025年1月16日下午,工学院在成龙校区办公楼203会议室举行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初稿论证会。会议邀请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巨晓洁进行一对一指导交流。巨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会议由副院长李国辉教授主持,10余名申报教师参会。

 

  巨教授认真阅读了每位申报老师的申报书初稿,一一给出修改建议,并结合基金申报书的共性问题,还做了如下分享:

  一、深化案例研究,提升理论贡献度。在工程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应优先聚焦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紧密结合国家核心需求。通过深度剖析这些案例,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精准识别理论层面的“瓶颈”问题。

  二、精雕申报文本,优化视觉呈现。项目申报书需精心打磨文字表述,确保内容既丰富翔实、前沿有效,又表述简洁、逻辑清晰、语言优美。应注重内容的详略安排,既全面覆盖关键信息,又避免冗余,同时要高度重视保护研究创意的知识产权。配图应精美且信息传达明确,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三、强化基础支撑,彰显研究实力。坚实的研究基础与完备的工作条件是赢得评审专家信任的关键要素。在阐述研究基础时应尽可能纳入高水平学术论文、已完成课题等成果,同时详细列出与项目紧密相关的硬件设施、软件工具及数据库资源等。

  四、广泛协作,提升申报综合品质。积极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网络,与师友、同事紧密协作,共同审视申报材料,细致查找潜在缺陷,全面优化逻辑框架与文字表述,确保申报书的严谨性和说服力。同时,积极寻求与高层次单位的联合,进一步优化基础条件,提升项目的整体信誉,为成功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基金申报书初稿一对一指导有助于申报老师发现申报书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进行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提升申报书的质量。学院青年教师借此机会与专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也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撰稿:魏雪娇

摄影:万文杰

一审:王 超

二审:李国辉

三审:毛苏英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