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自2015年开始,围绕具有优秀学术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的,依托“学科团队”和“本科生导师制”两个载体,长期致力于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培养模式多元化实践、培养平台多主体参与、培养内容多学科交叉”改革,探索和实践了硕士前置培养、本硕协同一体的培养新机制,深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实践协同学科竞赛的育人体系。
该体系运行以来,院内已稳定形成多支具备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构成的本-硕-导团队(以下简称导师团队),实践数据显著表明本科阶段进入导师团队越早,本科生阶段培养质量越高,研究生阶段发展越好。该体系不断促进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呈高水平发展,创新了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形成了工学院的特色育人模式。
为此,经学院研究决定,依托学院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全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基础上,设置本科生“新工科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新工科班)。为做好新工科班的组织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养目标
新工科班旨在探索多学科、本-硕-导团队、科研和学科竞赛实践背景下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为学院实施本科生培养新机制提供试点和示范经验。
新工科班旨在将学生培养为具备扎实理、工、管、智能等多方面深厚理论基础,掌握多学科领域先进方法和前沿技术,具有学科视野、创新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的优秀创新人才,将学生培养成为在本院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优秀学科性人才。
三、培养方式
新工科班集合全院优势师资、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资源,按照“科研项目→双创项目→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逻辑设计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团队负责,培养方案定制,科研竞赛驱动”的培养方式,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
(1)阶梯渐进型多学科和多种能力训练。围绕科研项目贯穿制要求,总体按照“大一接受通识教育、掌握科研思维和工具,大二强化数理基础、主持双创项目,大三加强信息智能/安全技术/管理科学、参加学科竞赛,大四从事科研项目并发表学术论文、考研或保研、撰写学位论文”的布局,侧重于科学逻辑、工程思维、系统思想、创新意识的塑造,强化科研能力、跨学科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特别选拔方式,灵活编班编组。通过导师推荐或综合考察选拔具备初步科研兴趣、能安心在导师团队科研的学生,多个专业混合编班。学生采用新工科班编班和专业班两种并行方式管理。
(3)本专业课程+新工科班特设课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新工科班课程按“入门”、“筑基”、“强基”、“拔尖”四个阶段安排课程。新工科班在课程设置方面“先行先试”,一些课程与学院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课程相同,在研究生课堂修读。任课教师全部为优秀年轻博士,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科研项目、双创项目、学科竞赛、学术例会构成的全程项目驱动制。学生根据研究兴趣选择加入一个导师学科团队,参加导师团队学术例会,参研一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选修一个微专业方向的课程,主持或参与一项双创项目,负责一项省级学科竞赛,完成一项学术成果。
(5)实行导师负责下的全程本-硕-导团队贯穿制。遴选具备责任心强、具有独立实验室、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或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A类学科竞赛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强的硕士生导师担任导师,与导师指导研究生一同构成导师团队,参加导师课题组各项活动。
(6)践行淘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入选学生每学年首次考试累计出现3门课程不及格或累计10学分,或出现违规违纪,或转出工学院,或每学年工作小组综合评价没有达到合格要求,或自愿申请退出者,或工作小组认定为其他不适合情况,则实行淘汰,空缺名额每年面向同年级学生开放报名补选。
四、选拔程序
1. 选拔对象和规模
选拔对象:我院所有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
“新工科班”每个年级人数拟定为30人(根据导师招生规模上下小规模浮动),招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工作小组筛选选拔,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
2. 选拔条件
(1)思想政治表现良好,遵纪守法,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立志考取硕士及以上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
(3)学业上有强烈的进取心,具有扎实的外语和数理基础,在读期间课程考试(考核)不合格数不超过3门;超过3门但具有特殊学术专长、突出科研创新潜质的学生,可以申请由三名导师的联合特别推荐。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进入:受过考试作弊纪律处分或存在学术不端的学生;经新工科班审核认为其他不适合进入的情况。
3. 录取办法
有意向的本科生主动联系导师,自愿报名。经导师同意后,参加本导师团队的选拔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潜力,根据导师意向择优选拔、推荐至学院。
学院按照导师推荐、学业成绩排名(参考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成绩)等情况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4.选拔流程
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报名和选拔工作,操作程序如下:
(1)发布预通知:学院主页网站,作为发布相关通知的唯一官方渠道。不定期发布。建立新工科班招生工作交流QQ群,作为班级交流渠道,群号见附件三。
(2)报名与选拔:有意向的本科生于2024年11月7日前填写附件一:申请表交至导师处。导师于11月15日前完成选拔考试,考试形式由各导师自行安排。经导师选拔同意后加入团队开展学习。
(3)结果公示:录取结果将在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拟放弃录取资格的学生须向学院提交书面的放弃申请,候补资格的学生可进行候补。公示无异议后,不再接受任何理由的新工科班申请。
五、责任与义务
(1)新工科班每位学生需主持一项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或至少负责一次省级及以上学科A类竞赛、或“四川省大学生安全与应急创新实践大赛”、或“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等并获奖,为学校、学院、班级争取荣誉;
(2)新工科班学生必须长期在导师团队,参加科研训练和学术例会,不得缺勤,必须接受导师指导,并力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新工科班学生必须参加保研或考研。
六、政策支持和激励
(1)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新工科班建设。专项经费由学院负责管理,主要支持学生的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术交流、校际交流、学科竞赛、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
(2)对实施新工科班项目的教师工作量给予特殊认定,用于班主任、任课教师课时费及导师指导费等。
(3)学院教学、科研资源,优先保证新工科班学生各类学习和科研实践活动的需要。
(4)为新工科班学生开展科研训练、申请创新基金项目、进入实验室、跨专业课程修读、实习实践、学科竞赛等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或推荐,同等条件优先支持新工科班学生考取本学院研究生及优先选择研究生导师。
(5)学生完成新工科班设定的课程并考核通过,经学院、教务处同意,可替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部分选修课、替代部分十个一活动学分、获得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
(6)学生完成新工科班设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学院颁发新工科班结业证书,作为负责人主持省级大创项目并结题良好以上、或取得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及以上、或发表核心以上论文、或经学院认可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录取论文并做学术报告、或考取研究生、或保研成功的学生,其成果经工作小组认定审核通过,学院颁发新工科班荣誉证书。
七、组织管理
成立新工科班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教学和分管研究生、科研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学工办主任、教务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导师代表、研究生教学秘书、科研秘书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资源调配,工作协调以及讨论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
成立新工科班工作小组。班主任由学院院长担任,辅导员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为骨干导师、学生代表/干部,负责新工科班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室。
二О二四年十一月五日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地址: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邮编:610101 电话:028-84480157(传真) 邮箱:gxy@sicnu.edu.cn [管理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