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工学院邀请“五老”林泊洛老师讲红岩精神党课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日
  查看:117
  来源:

为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中独特优势和关键作用,2024年6月19日上午9时,工学院党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我院退休教师林泊洛副教授在学院办公楼125会议室为全体学生党员开展“读懂中国——红岩精神的当代启示”党课。党委书记孙金德、副书记刘莎、组织员孙文卿、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党员参加。党课由刘莎主持。

党课伊始,刘莎简要介绍林泊洛老师和他的父亲红岩英烈陈作仪同志。林老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现年75岁,1984年入党,已光荣在党40年。陈作仪同志1917年出生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入党,1948年因叛徒出卖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解放前夕,时年32岁。

image.png 

党课上,林泊洛老师以他的父亲陈作仪同志——一个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梳理了红岩精神的内容: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接着,林老师谈到自己虽然从未见过父亲,但在母亲的教导下一直受父亲革命精神的激励,沿着父亲的足迹,在面对成长、求学、工作路上的艰难困苦与生活不公时,始终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崇高的信仰,绝不轻言放弃,从不屈服于困难与挫折,在40年任教路上坚守一线,辛勤耕耘。

image.png 

对于红岩精神的4个现实意义,林老师讲到,第一,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传承红岩精神,最根本的是用崇高信仰铸就时代忠诚。第二,阶级斗争是长期和复杂的,我们一定要警惕。第三,青年一代要牢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的讲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秉承一种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在提问环节,林泊洛老师对学生毕业后如何坚持终身学习和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理想信仰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最后,他为我院大四和大二的学生党员代表佩戴党徽,寓意着红岩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更寄托着对年轻党员们的殷切期盼,学生党员代表为林老师献上花束并合影留念。

image.png 

孙金德在总结时讲到,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林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党员深刻领悟了战争年代红岩精神的内涵,我们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坚定信仰,让红岩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会后,林老师在203会议室接受工学院采访。

 

附:

林泊洛老师、红岩烈士陈作仪同志简介

林泊洛1949年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4年入党。长期在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和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副教授。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

2009年退休后,在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工学院任教学督导,在川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警警官学院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3年受聘为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学院政治教员,2024年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牺牲在黎明”节目制作。2023年被校离退休教职工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作仪红岩烈士,林泊洛老师的父亲,四川云阳人,1917年出生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在共产党人赵学做等人的培养教育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因叛徒出卖,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解放前夕,时年32岁。

图片:谭雅玲、周 琪

文字:朱王玉蝶、柯相帆

排版:朱王玉蝶、柯相帆

校对:曹雅菲、龙怡静

一审(校):张 莹

二审(校):刘 莎

三审(校):孙金德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