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称:智能建造与安全管理
一、团队简介
本科研团队由于海莹副教授、王睿博士、段翠娥博士组成,主要从事BIM、全过程造价与项目管理、地下空间风险管理、建筑节能减排、土木工程病害检测、风环境、水资源环境等方向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合作和细化。针对BIM技术、装配式生产、建筑节能减排、灾害防治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建造方式相结合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与服务研究。
目前已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教材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A类竞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4项;社会服务若干项。
二、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团队负责人
于海莹,
副教授,工学博士,工程管理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高级工程师评委,四川省安全应急专家,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BIM全过程造价与项目管理、建筑节能减排、水资源、地下空间风险控制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团队成员
王睿,
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工程管理系副主任,支部书记,中国力学学会成员。研究方向为BIM,土木工程病害检测系统的开发以及后处理程序开发。
段翠娥,
工学博士,讲师,教育部学位中心学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研究方向BIM,绿色节能建筑,城市风环境模拟。
三、团队具体主要研究方向
BIM、全过程造价管理、地下空间风险管理、建筑节能减排、智慧工地、建筑工程水资源环境、土木工程病害系统检测开发以及后处理、绿色节能建筑、城市风环境模拟
四、团队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变来流条件下城市冠层风环境的大涡模拟方法研究,结题时间:2020.1.1,主研,结题。
[2]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典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调查与城市气候环境图集编制,结题时间:2018.12.31,主研,结题。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生态-气候监测的关中城镇群空间规划管控技术与示范研究,结题时间:2018.1.1,主研,结题。
[4]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大数据与模糊BNs的城市地铁施工期坍塌风险预测与事故诊断耦合方法研究,结题时间:2024.7.1,主研,在研。
代表性论文
[1] 王睿,漆泰岳,雷波等.隧道衬砌裂缝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6.:1211-1217.(专业权威期刊,权A,EI)
[2] 王睿,漆泰岳.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裂缝特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7(07): 123-128.(专业权威期刊,权B,EI)
[3] haiying Yu,chuanliang ,et al.Evaluation of Waterlogging Risk in an Urban Subway Station.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J]. 2019(10):1-12.(SCI4区,IF: 3.4)
[4]于海莹,彭玉林等.城市地铁施工期事故统计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S2):852-860.(权B,CSCD核心)
专利
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动化喷雾降尘系统,2022年.
2.徐嘉茂,霍海娥,段翠娥等.一种带有润滑油回路的轴承,CN212155485U[P].2020.
3.实用新型专利:王睿,郭新新,马振旺. 一种树脂搅拌锚固与拉拔试验装置.授权公告日:2020年7月7日. 授权公告号:CN210953581U
4.实用新型专利:于海莹. 新型隔音建筑幕墙.授权公告日:2017年11月3日. 授权公告号:CN206607728U
5.实用新型专利:于海莹. 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量装置.授权公告日:2020年7月7日. 授权公告号:CN206609973U
五、团队服务和合作过的中大型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
1.参与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横向项目“马湖水库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
2.参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横向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建筑环境控制与节能系统”。
3.与中铁二局、广联达股份公司、四川路桥建设集团等建立产学合作及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5项。
六、联系方式
于海莹,邮箱:11756330@qq.com
王 睿,邮箱:522900646@qq.com
段翠娥,邮箱:291495736@qq.com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