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以奋进,实践以求知。2019年7月14日至17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化艺术服务团”工学院砥砺实践团队赴凉山州西昌市开展“消防安全调研与学习革命精神”实践活动,工学院17级、18级鄢煜、漆绮等五个专业12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由辅导员李帮权带队指导。
实践调研第一站——西昌市“3.19泸山森林火灾”遗迹。泸山林间林下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233科、532属、2000余种。其中有国家第一批保护珍稀植物30余种,如攀枝花苏铁、棕背杜鹃、西康玉兰等,中草药材和野生食用蕈生长密集。然而2014年3月19日,泸山突发大火,由于林区植被较为茂密,低矮杂物多,现场风大林密,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林地资源损失。实践团队深入火灾遗迹现场进行走访调研时,山间的防火标语随处可见,工作人员的禁烟提醒随时在耳边响起。在调查时可以发现,经过五年时间的大力修复,林间植被生长旺盛,着火点已被植被所基本覆盖。据了解,西昌市消防局近年来从资金保障、硬件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着重加大了森林防火力度。今年4月中旬,泸山景区进行了消防改造,修建了消防专用的金属水管,从光福寺后山的蓄水池,一直沿挖好的预埋沟里依山而下,直达天门殿下蛙山书院的各个角落,为森林消防奠定了又一稳固的基石。
在学习考察泸山当地的林场防火措施之余,团队也瞻仰了抗战烈士纪念碑,被革命先辈们沐浴血与火的爱国之情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了解了凉山州彝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受到了爱国之情的深深熏陶,探讨了对于丛林防火的见解心得,也了解了民族文化,为接下来的后续调研积累了经验。无论是为国奉献还是消防安全,都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进来,人人有责。
7月16日上午,砥砺实践队前往了实践调研第二站——西昌市冕宁县应急救援大队。由消防战士邓班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两类常用型消防车与其配备装置,一类主要用于抢险救灾,另一类则主要用于火场扑救。在消防战士们的介绍里,我们不仅有幸见识了各式先进的救援设备与其功用,更深切感受到了消防员们的艰辛与无畏。种种高端科技设备与严格训练,只为了保障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消防战士们可贵的职业精神让我们感到深深动容。
7月16日下午,砥砺实践队前往实践调研第三站——西昌市冕宁县红星发电厂与城南110千伏变电站。生活中,不少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用电安全失误造成的。结合工学院学科特色,实践团队前往了发电厂与变电站,参观了变电器、大型发电机的整体运行控制系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队员们对卧式发电和竖式发电的区别进行了解,也对电力自动化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架构。电,不可视却可触,其危险处处存在,绝对大意不得。学好专业知识,熟悉专业操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负责。同样是生活中最伟大的人,电力工人们同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建设着非凡的事业。
7月17日,砥砺实践队前往实践调研第四站——西昌市冕宁县彝海乡。习总书记曾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参观彝海结盟纪念馆,我们了解到:在长征队伍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意义深远的和平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四日的社会实践之行,团队的各位成员不仅就消防安全探讨了心得体会,完善了相关知识,还感受到了抗战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炽烈爱国之情,感受到了华民族解放的困难重重与军民之间的浓厚友谊,更是将平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应用层面得到了加深,拓宽了阅历,增长了才干。感受民族团结,重访红色岁月,为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工院砥砺实践队一直在路上。
(供稿:鄢煜、时杨)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2月前 93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2月前 101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2月前 82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3月前 220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265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246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213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282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392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7月前 251